【皖卫政法〔2015〕8号】关于推进公立医院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实施意见

来源:安徽省卫生计生委 发布时间:2015-04-17

各市、县(市、区)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省属医院: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进公立医院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按照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为核心,坚持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的原则,实行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药品带量采购三同步,实施四项措施,建立五项制度,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四项措施,促进转换机制

1.严格控制药品占比。继续推进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坚持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并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和诊疗规范,建立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目录,对执业医师开具处方等诊疗行为实施统一网络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逐年降低药品占比。2015年,药品占比下降810个百分点。

2.严格控制耗材占比。继续扩大推进医用耗材网上限价交易品种和范围,完善医用耗材管理制度,降低耗材采购价格与管理成本。加大对高值医用耗材使用回溯检查力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耗材,逐年降低耗材占比。2015年医用耗材占比下降3-5个百分点。

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要严格检查指征,控制过度检查。建立区域性检验、病理、影像诊断中心,为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和集约化服务。

3.努力提高人员支出占比。在严格控制药品、耗材支出的同时,使医院人均收入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力争到2017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

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基于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患者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的收入分配机制,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服务效率。

4.严格控制城市大医院门诊服务数量和时间。科学安排各科室出诊医师数量,确保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及时检查。延长医生看病诊查时间,三级医院门诊实行限号限时制度,除少数科室外,专家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25号,平均看病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分钟,普通门诊每半天原则上不超过38号,平均看病时间不少于6分钟。

(二)建立五项制度,创新改善服务

5.建立以医疗联合体、预约诊疗为切入点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发展医联体,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建立检验检查、影像诊断中心,依托信息化服务基层。2015年,省级医院平均与3所县级医院、4个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联合体,市级医院至少与1所县级医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联合体,逐年增加数量。引导医院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开展全科医疗服务,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每所县级医院联合3-5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服务关系。

建立完善统一的预约服务信息平台,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多途径发布就诊时段信息,缩短患者在医院候诊时间。2017年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10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二级以上医院预留一定比例门诊预约号源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每年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实行预约优先

制定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核病等重点疾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诊疗规范,实行分级诊疗。

6.建立以规范技术使用、合理控制费用、提高诊疗水平为着力点的临床路径管理与支付制度。坚持循证医学原则,推进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管理,减少治疗个体差异。对出径变异病种和疑难杂症治疗轨迹进行信息化全程跟踪分析,逐步规范并纳入管理。2015年所有公立医院均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医院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出院总例数的15%以上,二级医院达30%以上,逐年提高比例。2017年三级医院50%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逐年提高医护比,医院病房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措施、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沟通配合等护理服务。

积极探索改革支付方式。门诊按人头付费,住院按病种付费,急诊及疑难杂症按项目付费,专科及慢性病按床日付费等。到2017年公立医院50%以上的住院患者实现按病种付费。

推动整合医疗,完善多学科合作机制,加强对疑难杂症的会诊与评估,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复杂病症的诊治能力和水平,推动医学技术的规范使用,为患者提供效果良好、费用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服务。

7.建立以信息化支持下精细化、专业化、社会化为重点的现代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在加快推进医院各临床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和综合资源管理系统(HRP),以强化人、财、物管理为重点,加强医院全方位、全时段、全员参与的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资源效能,整体提升运行效率。到2016年底,50%市级以上医院引入HRP系统。通过常规化管理,加强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全省每床能耗逐年下降5%2017年降至全国平均水平。探索医院床位弹性管理,集中统一调配,提高床位使用率。

建立健全省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开展医疗常用技术和新技术应用质量评估和医疗服务质量控制评价,规范技术适用范围,防止不合理或滥用新技术。建立医务人员执业监管信息系统,实行执业医师代码唯一制,对医师诊疗行为实行全程监管,定期开展医师考核。完善医院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手术室、ICU、血液透析、CSSD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53种疾病控制输液监测, 2017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其他类别医院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

继续大力推进社会化管理。对保安、保洁、洗衣房、停车管理、物流、污物处理和餐饮等后勤保障性服务与支持、辅助性服务,均可向社会购买服务。2015年医院后勤人员支出比例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下降10%以上,且逐年下降。

8.建立以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促进社会监督为出发点的医疗服务信息社会公开制度。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医疗服务信息社会公开制度,明确公开内容、方式等。全省所有医院每月通过本单位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就医指南、医药费用、服务质量、运行效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增加医疗服务透明度,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接受社会监督。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公布医疗服务信息的抽查复核,聘请社会监督员、行风监督员对公立医院进行暗访,绝不允许弄虚作假、误导患者的行为发生,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价活动,适时向社会公示医院管理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临床质量控制、医师考核评价等信息。省卫生计生委每季度向社会公示三级医院和省级医院医疗服务等信息。

9.建立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共同减轻疾病痛苦为落脚点的医院人文关怀制度。

改善就医环境,再造服务流程,设置醒目标识,提供就诊方位引导图。完善便民设施,开设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服务,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实行首问、首诊负责制,为行动不便的门诊、住院患者提供护送、陪检服务,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缴费。逐步推进统一的就医卡工作。

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技巧,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加强与患者沟通,疏导并舒缓患者情绪。加强与住院患者或亲属沟通,每天不少于5分钟,及时告之病情和诊治情况。利用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形式,加强出院患者随访。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危重患者终末期与临终人文关怀治疗与护理,缓解恐惧、减少痛苦、维护尊严。在医院成立社会工作部,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工和志愿者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合理安排医务人员作息时间,推行弹性排班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防护设施,浓厚团队协作氛围,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通过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医务人员典型事迹,弘扬主旋律,增进社会理解,尊重医学规律,树立人文关怀的行业良好形象。

三、有关要求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公立医院要切实把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改善服务作为深入推进改革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抓手,遵循医学规律和市场规律,创新思路与方法,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要把各项改革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单位和部门,明确责任分工,严格完成时限,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

                     20152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