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支架热背后的趋利倾向

来源:发布时间:2006-06-13

    1976年,一位年轻的德国医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微小的支架放进血管,撑开狭窄的部位,血管就会重新畅通。一年以后,他将设想付诸现实。今天支架已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2000年全球市场总额已达到21亿美元,2005年全球心脏介入手术达240多万例。
 
    介入治疗进入我国医院后,获得迅猛发展,也出现了过热现象。由此医学界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外科手术动脉搭桥的10年通畅率高达95%以上,再狭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支架,为何支架却能独领风骚?一些本该进行搭桥手术治疗的,如糖尿病合并多支弥漫性病变等症,现在大都做了介入治疗。更有甚者,有的医生对临界性狭窄还未进行功能检查和权衡,便“果敢”决定植入支架。尽管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费用高于搭桥,但目前介入治疗以复杂病变居多,需要若干支架,其费用之高,不言而喻。
 
    有专家指出,国内支架过度使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与药物滥用、开大处方异曲同工,而且给病人造成的风险更大。
 
    支架过热使用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业务问题,它有更复杂的原因和背景。据圈内人士说,趋利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据悉,有的医生使用一支几万元的支架,一般可获得1/10即几千元的回扣,医院当然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一家媒体刊登的“医生回扣榜”中,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医生名列第二。丰厚的回报使支架使用不断升温。据说就连一些还不具备技术、人员和设备的医疗机构也在跃跃欲试,这不能不让人捏一把汗。
 
    心血管病治疗是一个高难度、高风险、高科技的“瓷器活”,理应获得高额回报。然而支架使用一枝独秀的现状,显然有悖科学常理。其危害性在于使治疗偏离了正确轨道,不能让患者得到最合理、最妥善的治疗,这是医疗服务中必须引以为戒的。医务人员的利益无疑需要保护,但患者的利益更为重要。权衡医患之间的利弊得失,患者利益总是第一位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