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增幅明显

来源:发布时间:2006-03-09

高技术医疗设备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仅大型设备每年的市场规模就达100多亿元。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已形成年销548亿元,其中高技术医疗设备约100亿元,并且以每年14%~15%左右的速度增长。高端设备在我国的销售额主要如下:CT产品的销售额约为16亿元左右;磁共振产品约为12亿元;超声产品约为20亿元;数字X线产品约为20亿元;患者监护设备和生化分析检验设备约为15亿元。

  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呈现进出口双增长的态势,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不少业内人士都对该市场未来走势持乐观态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出口仍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和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大型医疗设备仍然排在进口具体商品的前列。这意味着,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有限,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蛋糕到底有多大

  2002年底,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曾作过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02年底,全国近20%的医院拥有800mA以上的X光机,35%的医院拥有CT(含UFCT、ECT和PET),6%的医院拥有核磁,33%的医院拥有彩超。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5%,按此计算,截止2005年底,在我国1.55万家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中,有30.4%的医院拥有800mA以上的X光机,有53.2%的医院拥有CT(含UFCT、ECT和PET),9.1%的医院拥有核磁,50.2%的医院拥有彩超(推算结果,仅供业内人士参考使用)。

  我国医院大规模装备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不过10年时间。虽然大型医疗设备闲置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和专科医院、疗养院在内,2004年底为18396家。其设备中有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有业内人士估算,若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能基本达到日本医院在1980年的配置标准,即每100张床位为80万元人民币,医疗设备的市场容量将非常可观。

  数字显示,一家医院仅口腔科每年所需的日常消耗性器材就价值10万元,如果购置大型设备,全院1年的采购额可达数百万元。例如上海瑞金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等一些大医院1年的各类医疗器械采购额都在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目前,中档及经济型医疗设备占到中国市场75%的分额,而且这块市场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而中国政府每年对医疗设备的投入也以13%的速度增长。同时,中国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为1:8,而这一数字在发达国家的比例接近1:1。无疑,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是巨大的。

  什么样的经济水平应拥有怎样的设备比率呢?现在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尚无定论。有关人士认为,我国最近调整了人均GDP水平,约为1500美元,与美国相比尚存在近20倍收入差距。理论上的市场容量要成为现实的市场容量仍有待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平衡发展。

  增长背后有隐忧

  2004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为60.60亿美元,同比增长28.31%。其中,进口额为3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2.98%;出口额为2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5.25%,贸易逆差为5.06亿美元。进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在医药保健品中的比重分别为27.42%、32.41%、23.20%。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出口额达36.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45%,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1.53个百分点。进口额为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4%。

  2005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十五“期间的最后1年,前4年的积累都集中在这一年爆发了。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在今后的几年内,每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4%~15%左右,而高端医疗设备销售更会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化医疗设备市场将超过1500亿元。但是,市场增长的背后也有隐忧。

  目前,我国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约5500家。根据海关统计,医械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约有192个。虽然医疗器械及设备出口市场在不断扩大,但国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较低,竞争能力有限。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主要是常规设备、手术器械、按摩器具等中小型产品。

  业内专家估计,目前全球的医疗器械及设备市场规模约2300亿美元。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及设备市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设备生产国和消费国,它供应了世界市场40%以上的医疗器械、设备,同时消费了世界37%的医疗器械、设备。美国同时还是我国医疗器械、设备出口的最大市场,日本第2,德国第3。虽然2005年我国出口到这3个国家的医疗器械及设备金额都有了不同比例的增长,但是出口的产品主要为血压测量仪器、器具,以及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和按摩器具等中低水平产品。

  由于国家卫生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的控制,加上新出台拟将国产、进口设备检查同等收费的办法,医疗设备的进口增长幅度趋缓,但同比增长幅度仍然达到了15.34%。

  以广东省的医疗设备进口情况为例。2005年1~9月,广东口岸进口医疗仪器及器械1.8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3.2%。事实上,国内医院普遍偏爱进口数字医疗设备,如2005年1~9月,广东口岸进口“核磁共振成像装置”4000万美元,增长81.5%;进口“其他医疗、外科或兽医用X射线应用设备”3000万美元,增长23.8%;进口“X射线断层检查仪”2000万美元,增长26%,仅上述3种数字化医疗设备,已占广东进口医疗设备总值的50%。

  目前,中国市场高达95%的高级医疗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在2000~2003年间就由11%降到5%~6%。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医院对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采取了双重收费标准,这也刺激了进口设备激增,好在2006年以后,这种“双轨收费制”已经被喊停。

  有资料显示,仅美国生产的医疗设备就占全世界医疗设备总量的40%多,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18%,加起来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而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总销售额的2%。这主要是因为,医疗设备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领域,是1个多学科交叉、知识与资金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进入门槛较高,行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高投入、高收益。不少关键技术都还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现在我国医疗设备生产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5年前的水平,技术、规模、品牌的竞争力都相对较弱,特别是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国内企业无法绕过的1个障碍。这也成为即使是出口,外资或OEM厂商均占优势的又1个原因。

  四大领域求突破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世界各国对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大大刺激了各国在此领域的投入,国际市场每年都以2位数的增长率增长。200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估计已达到2500亿美元左右,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

  目前,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被美、日、德等少数国家的几个跨国公司垄断,产品主要有五大类:影像诊断设备(主要包括全身CT扫描机、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诊断设备、数字X线设备);临床监护设备(主要包括心电图监护、生命参数监护、母影/胎儿监护等设备);治疗设备(主要包括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检验与生化仪器(主要包括血液、尿、便等化验检验化生分析设备)和激光仪器(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如准分子激光眼屈光度校正装置、激光手术装置、激光美容设备)。

  21世纪初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不抓住时机,寻求突破,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将越拉越大。

  回顾几年来国际国内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从具体的技术与产品类别分析,今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在下列四大热点上继续保持增长:

  计算机相关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智能器械、生物传感器械、机器人和器械网络。相应的新产品如集成化病人医学信息系统、病人智能卡、临床实验室机器人、计算机辅助临床实验系统、生物传感器、机器人外科。

  家庭和自我保健器械。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家庭自我医疗与远程医疗相应产品。

  微创医疗器械。无创伤或微创伤的医疗器械、医学成像、微型化医疗器械、激光诊疗、机器人外科和非植入式辅助传感。
  器官移植和辅助医疗器械。如人工骨、心脏瓣膜、心泵、软骨、胰、血管、肾、皮肤、肝、眼和再生的神经细胞,及心脏、神经肌肉刺激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