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携新品冲刺高端市场
来源:发布时间:2006-02-13
2005年年底,“第5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成都落下帷幕。此次展会以“临床检验与疾病诊断”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2000余家参展厂商。在众多参展企业中,我国一批拥有尖端医疗器械技术的生产商,如重庆海扶(HIFU) 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迅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携新品表现出与跨国企业一争国内高端医疗器材市场的发展势头,令人注目。
高新技术做强本土企业05年6月,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获得了CE认证,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惟一获得该项认证的超声监控体外聚焦超声治疗器械,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医疗器械首次通过CE认证。
“CE”的全称是欧洲联盟,CE标志是一种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消费者保护等一系列欧洲指令要求的认证标志,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贴有“CE”标志的产品,意味着可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实现自由流通。
1996年4月,海扶刀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于2000年9月通过项目验收。同年,海扶刀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重大项目。
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肿瘤治疗系统的主要研究者、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说,我国大型高档医疗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而海扶聚焦超声刀的产业化生产,有望实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大型医疗设备出口“零的突破”。
海扶刀在治疗肝癌、骨肉瘤、乳腺癌、软组织肉瘤方面,实现了肝癌保肝、骨肉瘤保肢、乳腺癌保乳、保留器官并止痛,是一种增强免疫功能的绿色治疗新方法。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多家著名大型医院推广使用,疗效显著。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已先后引进了海扶刀。国内数十家海扶刀中心近6000例及国外各海扶刀中心大量病例的治疗表明,用海扶刀治疗上述癌症,在疗效上与传统方法相当,且更具独特优势,是世界领先的肿瘤超声无创治疗技术。
由上海迅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S8急诊生化分析仪,是现今国内市场上惟一的国产化8通道急诊生化分析仪。该仪器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及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种子资金”的无偿资助,已通过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并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和肯定。
该公司市场部的张继东经理表示:“上海迅达培养了自己的专业研发队伍,研发力量比较强,目前在产品中使用了多项专利技术。”
跨国公司加速进军中国市场
近几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需求量持不继上升之势,每年以14%的速度递增,年销售额达100亿元,占到中国医疗器械总收入的20%左右。但是,这部分市场主要被跨国企业长期占领。其中,全球最大医疗设备商通用电气(GE )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西门子05年以来进攻势头迅猛,双方在CT、核磁共振、X光机等领域不分伯仲,而日本东芝、荷兰飞利浦等公司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05年7月,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宣布,GE新一代顶级CT产品---LightSpeedVCT已正式在华登陆。该产品是GE公司投入巨资开发的新一代CT,也是目前速度最快、精度最高的CT。在LightSpeedVC T上,1秒钟扫描完一个器官,5秒钟扫描完心脏,10秒钟就可以扫描完全身。业内专家介绍,由于扫描时间短,VCT对于急诊、外伤等患者,具有强大的优势。比如,对急诊胸痛的患者,以往为了诊断出病因,整套检查下来要几个小时。而现在有了VCT,一次扫描就可以检查引起胸痛的病因,既争取了时间,又节省了费用。
与通用电气同时瓜分中国市场的还有西门子。05年2月,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在上海浦东建成一个CT新工厂——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这是西门子在德国本土之外惟一的CT机生产和开发基地。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全球首席财政执行官施坦哈特表示,在亚太区,西门子的业务在过去3年增长了64%,中国是其业务增长的关键因素。新工厂生产的产品不仅要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而且还要供应全球市场。新工厂的投资将不断扩大,以增强其研发、生产能力。
同年12月,西门子医疗集团斥资3亿元人民币打造的“西门子医疗亚洲科技园”也在上海正式启动。西门子( 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郝瑞强博士介绍说,作为西门子医疗系统在中国业务发展的重点,新设施于2006年开工,预计在20 07年投入使用。率先独资的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首先进驻该科技园区。目前,西门子的全部业务集团已经进入中国。2005财年西门子在华的销售额已经达到443亿元,其中医疗业务占据10%左右。西门子中国医疗系统总裁范伯龙指出,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年增长11%,而西门子医疗系统在华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31%。
据悉,“第5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将于2006年4月26日至29日在深圳召开。届时,相信会有更多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亮相,展示其风采。
高新技术做强本土企业05年6月,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获得了CE认证,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惟一获得该项认证的超声监控体外聚焦超声治疗器械,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医疗器械首次通过CE认证。
“CE”的全称是欧洲联盟,CE标志是一种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消费者保护等一系列欧洲指令要求的认证标志,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贴有“CE”标志的产品,意味着可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实现自由流通。
1996年4月,海扶刀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于2000年9月通过项目验收。同年,海扶刀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重大项目。
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肿瘤治疗系统的主要研究者、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说,我国大型高档医疗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而海扶聚焦超声刀的产业化生产,有望实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大型医疗设备出口“零的突破”。
海扶刀在治疗肝癌、骨肉瘤、乳腺癌、软组织肉瘤方面,实现了肝癌保肝、骨肉瘤保肢、乳腺癌保乳、保留器官并止痛,是一种增强免疫功能的绿色治疗新方法。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多家著名大型医院推广使用,疗效显著。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已先后引进了海扶刀。国内数十家海扶刀中心近6000例及国外各海扶刀中心大量病例的治疗表明,用海扶刀治疗上述癌症,在疗效上与传统方法相当,且更具独特优势,是世界领先的肿瘤超声无创治疗技术。
由上海迅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S8急诊生化分析仪,是现今国内市场上惟一的国产化8通道急诊生化分析仪。该仪器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及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种子资金”的无偿资助,已通过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认定,并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和肯定。
该公司市场部的张继东经理表示:“上海迅达培养了自己的专业研发队伍,研发力量比较强,目前在产品中使用了多项专利技术。”
跨国公司加速进军中国市场
近几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需求量持不继上升之势,每年以14%的速度递增,年销售额达100亿元,占到中国医疗器械总收入的20%左右。但是,这部分市场主要被跨国企业长期占领。其中,全球最大医疗设备商通用电气(GE )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西门子05年以来进攻势头迅猛,双方在CT、核磁共振、X光机等领域不分伯仲,而日本东芝、荷兰飞利浦等公司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05年7月,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宣布,GE新一代顶级CT产品---LightSpeedVCT已正式在华登陆。该产品是GE公司投入巨资开发的新一代CT,也是目前速度最快、精度最高的CT。在LightSpeedVC T上,1秒钟扫描完一个器官,5秒钟扫描完心脏,10秒钟就可以扫描完全身。业内专家介绍,由于扫描时间短,VCT对于急诊、外伤等患者,具有强大的优势。比如,对急诊胸痛的患者,以往为了诊断出病因,整套检查下来要几个小时。而现在有了VCT,一次扫描就可以检查引起胸痛的病因,既争取了时间,又节省了费用。
与通用电气同时瓜分中国市场的还有西门子。05年2月,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在上海浦东建成一个CT新工厂——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这是西门子在德国本土之外惟一的CT机生产和开发基地。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全球首席财政执行官施坦哈特表示,在亚太区,西门子的业务在过去3年增长了64%,中国是其业务增长的关键因素。新工厂生产的产品不仅要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而且还要供应全球市场。新工厂的投资将不断扩大,以增强其研发、生产能力。
同年12月,西门子医疗集团斥资3亿元人民币打造的“西门子医疗亚洲科技园”也在上海正式启动。西门子( 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郝瑞强博士介绍说,作为西门子医疗系统在中国业务发展的重点,新设施于2006年开工,预计在20 07年投入使用。率先独资的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首先进驻该科技园区。目前,西门子的全部业务集团已经进入中国。2005财年西门子在华的销售额已经达到443亿元,其中医疗业务占据10%左右。西门子中国医疗系统总裁范伯龙指出,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年增长11%,而西门子医疗系统在华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31%。
据悉,“第5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将于2006年4月26日至29日在深圳召开。届时,相信会有更多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亮相,展示其风采。
相关阅读
- ·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携新品冲刺高端市场
- ·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瞄准国外市场
- ·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瞄准国外市场
- ·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与价格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
- ·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广阔 发展起步慢
- ·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与价格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
- ·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存在隐忧
- ·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存在隐忧
-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品牌市场极少
-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品牌市场极少
- · 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稳步增长
- · 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快步猛进
- · 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同比增长8.9%
- · 我国医疗器械设备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
- ·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数字化机遇
- · 我国医疗器械设备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